但个别学生用连加的方法还可以算但口算乘法的学习方法还待改进,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称一称算一算等活动理解千克克,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加深了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及简单的运用。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2017-09-19 03:00:27 | #1楼回目录
(相关资料图)
小学
第一单元乘除法
第一课时小树有多少棵
教学反思:
学生通过经历探索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整十数、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但个别学生用连加的方法还可以算,但口算乘法的学习方法还待改进。
第二课时需要多少钱
教学反思:
能正确计算两位数的乘法。在解决问题、探索算法的过程中,初步学会进行简单的、有条理地思考;能运用新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基本学会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反思。
第三课时参观科技馆
教学反思:
学生经历,探索了口算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整十数除以一位数(每一位整除的)的口算的笔算方法,只是在探索计算方法中,有一部分人不积极性不高,今后还须在课堂气氛中下功夫。
第四课时植树
教学反思:
学生学会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在解决问题、探索算法的过程中,能运用新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1
小学
题。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
第一课时搭一搭
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知道从一个角度观察长方体形状的物体,最多只能看到3个面;知道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能指出从正面、侧面或上面观察到的由三个同样的小正方体摆成的物体的视图,能根据视图摆出相应的物体。
第二课时练习三
教学反思:
本人一直认为这节课学生理解掌握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特别是根据指令搭立体图形,很多时候我都会想,他们会搭出来吗?但是通过实践发现,我太小看学生了,他们中的大多数都能很顺利地完成搭立体图形的任务。不过我也清醒地认识到,能够搭出图形只是初步的要求,要想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还需要在日常生活和以后的教学中慢慢培养。
第三单元千克、克、吨
第一单元有多重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称一称、算一算等活动,理解1千克=1000克。如可以通过称2袋500克的盐,也可以称5袋200克的米等活动。还让学生学会用“kg”表示“千克”,用“g”表示克,没想到学生还可以说出在哪儿看见过这种符号。真棒,平1
小学
常挺注意观察的。
第二课时1吨有多重
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学习中,利用大量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事例,使学生较好地认识了质量单位——吨、千克、克,并初步建立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千克;联系生活实际,获得有关量与计量知识应用的感性经验,了解质量单位。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加深了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及简单的运用。
第四单元乘法
第一课时购物
教学反思:
本课时学生通过探索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基本上能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但在具体情境中,有部分学生未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还有待下点工夫。
第二课时去游乐场
教学反思:
本课时,学生已经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并能结合具体的情境,逐步学会了提问题、解决问题。
1
第三课时乘火车
教学反思:
本课时,学生初步探索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也掌握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大多数学生还能正确地进行计算。但还有一小部分学生还是未能正确计算出结果。
第四课时0×5=?
教学反思:
学生在这课时里探索了“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这个规律。也掌握了“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这个规律,结合具体的情境,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中的简单问题。本节课本人安排了学生们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使他们逐步学会合作学习。
第五课时买饮料
课后反思:
学生在这课时当中,学会了估计三位数乘一位数积的大致范围,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在具体的情境中,应用数学方法和知识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并能合理地运用口算、笔算、或估算,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五单元周长
第一课时什么是周长
教学反思:
学生在本课时中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了周长。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但课堂上有些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有搞小动作的现象。
第二课时花边有多长
教学反思:
学生在本节课中,经历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并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还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再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第三课时地砖的周长
教学反思:
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整一节课的实践活动中,学生学习的气氛是十分浓厚的,今后要把这点发扬光大。
第四课时交通与数学
教学反思:
学生对本节内容兴趣高涨,教学中进行了充分的练习活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比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这一理念。
但本节课也存在不足之处:教师指导练习不到位,致使有很多学生对该题目认识不够,出现比较多的差错。
第六单元除法
第一课时分桃子
教学反思:
学生探索并掌握列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劲头不足,课堂气氛沉闷,整节课只有那么几个学生在回应老师的问题,今后要增强一下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二课时淘气的猴子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上,主要是让学生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
0”。
学生通过探索,基本上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只有一小部分后进生未能掌握,课后要加强这些人的辅导。
第三课时送温暖
教学反思:
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探索并掌握了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比除数小)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只有只有一小部分后进生未能掌握,课后要加强这些人的辅导。
第四课时买新书
课后反思:
学生学经探索会笔算并掌握列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探索并掌握列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方法后,能正确进行计算。结合具体的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用数的观念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意识和能力,初步体验量化的思想,促进数感的发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增强同学之间相互合作、交流的意识。
第七单元年、月、日
第一课时年、月、日
教学反思:
学生在本课时中,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并了解相关知识。利用课本、图书、网络等途径收集与这堂课相关的信息,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交流、使学生充分体验到探究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能得到尽可能大的收获。教学效果还算好。
第二课时看日历
教学反思:
学生在本课时中,学会看日历,从日历中找到我国的一些
重大节日,如:教师节是(9)月(10)日,国庆节(10)月(1)日,建军节(7)月(1)日,建党节(8)月(1)日等。学会了从小关注社会。还学会了结合具体的活动,推算出某一个人的生日。
第三课时一天的时间
教学反思:
学生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认识24时记时法,能够对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所表示的时刻进行相互换算。还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但在培养遵守作息制度的良好习惯和时间观念上还须一定的时间。
第四课时时间与数学
教学反思:
通过具体的生活情景,学生学会有关年、月、日的一些基本知识、认识24时记时法、经过时间的简单计算。体会到时间在生活里的应用;帮助学生建立时间观念,会合理地安排作息时间,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节约》教学反思2017-09-19 03:02:38 | #2楼回目录
《商中间和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法的基础上展开的,是对除法的一个深入学习,通过学习本节课的知识,使学生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因不够商1而在中间或者末尾商0的计算方法,为以后深入学习除法打下良好的基矗在教学过程中,我尽可能的把探索、合作、交流的时间交给学生。从问题的提出到问题解决;从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因不够商1而在中间或者末尾商0的计算方法;从估算到列式计算,到最后总结,每个过程都让学生亲身体验,感受思想交流碰撞出闪光的火花带来的成功和喜悦,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当然,本节课的不足之处还有很多。
第一:在复习引入时,口算题的数量比较合适,但是竖式计算的题目太多,使得学生花费的时间太多,以致占用了学习新知的宝贵时间。
第二:在讲解612÷3时,说法稍显得啰嗦,不够简单明了。
第三:在讲到本节课的重点“当不够商1时应该商0”时,我强调的不够,而使得重点有些不够“重”
总之,这节课的缺点还有很多,但是从这节课中我也学到了很多,当亲身体验过以后,才能真正发现自己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吸取这次的教训,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分一分教学反思2017-09-19 03:00:54 | #3楼回目录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分一分》教学反思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在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又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飞跃,因为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这一部分内容以前是四年级所学习的内容,而新教材整合为三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教材把认识分数作为一个单元,足以说明学生建立分数这个概念需要一个过程,同时对意义的理解也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此,学习时需要创设具体生动的问题情境,激活已有的生活经验,利用实验操作、观察、判断等直观手段,逐步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分一分(一)》这节课,就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分桃子”游戏,引出分数,在活动交流中初步了解分数的意义,逐步懂得分数的读法、写法以及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在本节课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以课标精神为指导,注重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样的新课标理念。纵观全课,这节课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
1、在活动中渗透新知识。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活动是一种激发学生思维的活动,数学知识是数学活动的结果。数学活动不仅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
数学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学生需要在自主的数学活动中理解数学,体验数学。
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我以数学故事引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为学生在分数是建立在平均分基础上这一方面作了铺垫。在认识分数这一环节中学生通过折一折(折不同形状的纸),涂一涂(涂自己想表示的分数),说一说,进一步感受分数的意义,掌握了分数的读写。在组花瓣的游戏中,学生充分的活动进一步感悟分数,理解分数,应用分数。在活动之中,让学生体验到知识的建构。教学内容的呈现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型展开。
2、面向全体学生,让孩子成为学生活动的主人。
这节课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活动,学生参与面广,达到了百分之百动手参与,在全员参与中通过观察、思考、领悟、理解逐步来认识分数。本节课的引客,数学游戏是全体学生参与,在认识1/2这一环节中,每一位学生都动手折一折,涂一涂,感悟1/2,在认识分数这一环节中,全体学生又一次通过涂色和表述,了解2/4,3/4,4/4。在动手实践中,每一个学生自由的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分数,并用学具把它表示出来。在组花瓣游戏中,每人寻找自己的小伙伴,任意组合,在活动中进一步感悟分数。从始至终,全班每一个孩子充分参与动手实践,最大限度的满足每一个学生的数学需要,最大限度的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智慧潜能,实现了让学生成为主人这样的教学意图。在
教学活动中,教师真正成为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在学生遇到困惑的时候及时引导和点拨。
3、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数学教学是学生思维被激活的一个活动,让学生自己独立去发现,科学上已经被发现的东西,是由学生的生活世界走向数学王国的活动过程。在教学中也不止一次的闪现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例如,导课时的数学游戏让学生用掌声表示半个,一些同学用手势表示切的动作,有些同学表示掰的动作,这是学生创新的第一次显现;在探究“半个”的表示方法中,学生用写半个字,画半个图形等等一些方法来表示。这进一步实现了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设计意图,在之后的折一折1/2,折一折表示自己喜欢的分数中,学生各式各样的折法和涂色方法都是学生创新思维的体现。
4强化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本节课我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孩子们都爱做游戏,因此我用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游戏引入,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动机,吸引他们开展学习活动。
总之,这节课实现了我的设计意图,体现了课改的精神。但是,反思整个教学活动的过程,这节课有不足之处:
教师的课堂应变能力,自己比较紧张,也由于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经验不够丰富,在处理一些突发事件是不够灵活。由这一点,我得到
启示,作为一个教师,必须不断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更要研究学习过程,善于思考,找到教学的切入点,加强课堂的驾驭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是新课标所倡导的理念,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进一步发展,让孩子成为真正的主人,才能落实教学任务。这也是我平时教学中的困惑,是我在教学中进一步需要加强之处,这也是对我的另一启示。
数学教学活动是激发学生思维,培养逻辑推理能力等方面的一门重要课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探索和努力,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与新课程共同进步。
关键词: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